12月12日华政·行仕刑事法律论坛已顺利结束,一场学术盛宴余味悠长,大家是不是还没有过足瘾呢?不要紧,行仕律师事务所的小伙伴们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陆续公布论坛演讲嘉宾发言的文字版供大家交流学习之用。如果您觉得好,请给我们点个赞哦~
华政行仕刑事法律论坛
华政行仕刑事法律论坛
华政行仕刑事法律论坛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12日的时间安排来给您来进行简单的介绍。
开幕致辞
首先,由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杨忠孝院长,以当今社会法治的信仰为主题,为2015华政行仕刑事论坛,致开幕词。“法治的时代我们充满了幻想,也充满了梦想。中国的法治一直在路上,行走无疆!”这句话得到了在场法律人的一致点赞。
随后,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潘书鸿,应论坛之邀为论坛致开幕词。潘会长指出“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借助上海律师的发展经验,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发动新的改革,这是值得我们期待的。”并最终祝此次论坛能够圆满召开!
上海行仕律师事务所创始人,陈海阳律师为论坛开幕致辞。“再次感谢今天出席的嘉宾学者,亲友,同学,谢谢大家的支持与鼓励,希望大家在这场法律与知识的盛宴中,能够有所收益,共同进步!”由此可见本次论坛,最终目的是为我们刑事法律人提供一场盛宴。
议题一
应论坛之邀,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刑辩教研室主任钱列阳律师,担任本次论坛议题一主持嘉宾。
苏州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晓明教授,以审判为中心的审判关系为题发表了演讲。李教授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当今司法实践中非法证据排除、程序正义等问题做了深刻的分析。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建伟教授,就该议题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做了详实的演讲。并且张教授还指出现今以审判为中心的论文都是科幻类的作品,都是魔幻现实主义。
随后,钱列阳律师邀请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高级法院张华法官上台演讲。张华法官以证据裁判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应有之义为题,结合自身审判经验,与大家进行了专业分享。
扬州市人民检察院教研室副主任曹军,结合自身检察工作经验,与在坐的律师就律师会见等权利发表了深刻又独特的见解。
国立中正大学助理教授、台湾律师公会秘书长彭国能教授,以从有效辩护之观点,探讨台湾刑事诉讼之运作变革,从三个面向出发,结合四个主题,以自身律师经验与大家进行了详实的演讲。
担任此次议题点评嘉宾的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厅副厅长罗庆东厅长。罗厅长在仔细且全面聆听了大家的讲说之后,做了总结,讲到大家真正做到了思想交流,理论交锋,火车已启动,不再回头,速度必将提升,改革应充满期待、充满信心。
钱列阳律师同样对此次议题亦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指出“法官的任务在于是非的判断,可行性的判断。当今的法官难在可行性的判断,一系列的现实问题难解难分。审时分离,是非审判分给法官,可行性交之他人。或许我们的法治会有更深的希望。”
议题二
这一部分的议题并没有专门设立主持人而是由演讲嘉宾之一的张勇教授进行主持。来自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的李莎莎讲师,率先开讲!重点对刑法修正案九进行讲解。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杨庆唐庭长则做了最新刑事解读,围绕杀还是不杀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等有朝一日,大家不再主张杀与不杀这个问题,才是我们法治真正的进步!
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科张士彬科长,以如何合理有效地组织应对贪腐犯罪做了讲说,指出:严刑峻法从来不是解决贪污犯罪的王道!显然是浪漫主义思维在作怪,在于发现的及时性与处罚的适当性。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研究生教育学院张勇副院长亦对此议题,结合全国人大与人大常委会立法权限,与在场嘉宾深入交流。
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教授、上海交大刑事法研究所所长张绍谦教授,对几位嘉宾的见解进行了点评。他提到当今环境下解读刑法应从实体意义上来讨论,司法必须严守司法边界,以达到缩小犯罪范围的目的。
议题三
在华东政法大学重温了大学温馨的环境与享用午餐之后,由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刑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伟教授主持本次论坛第三个议题—职务犯罪的侦查、起诉与辩护。
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一诉处王新环处长作为本次议题三的首讲大家,讲到检察官的主要任务不是说服律师而是说服法官!案件错案发生各有不同,追求真相并非诉讼的唯一目的,适当考虑程序的重要性。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二审审判长李长坤继王新环教授之后,从微观角度出发,以职务犯罪一审证据层面,与参议人员进行了理论与实务经验交流。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事审判第二庭王宗光庭长,结合自身长期审判经验,从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问题,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与大家做了丰富的经验交流,并赢得了大家一致热烈的掌声。
炜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北京律协刑事诉讼委员会秘书长兼美国律协刑事辩护委员会会员李肖霖律师
,对此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法官不能有组织的观点,并认为法官有了组织,他的灵感与良知就受到了压迫。
华政刑法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杨兴培教授对四位嘉宾的精彩演讲进行了同样精彩的点评。杨教授还提出,司法实践有好有坏,在我们一直被灌输好好主义的情况下,95%的好都应该是真的好,5%的不好,才是真正的不好!
议题四
担任此次议题主持嘉宾的是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翟建律师,谈吐风趣,内容颇丰。翟建律师在有效的刑事辩护当中提出,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
北京东卫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律协刑委会副主任、东城区律协副会长、周某康辩护律师郝春莉律师,就刑事速裁中律师的作用这一新话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认为应该赋予律师在侦查过程中律师核实证据的权利。
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全国律协刑委会委员、原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宣东律师则感叹道,“这是2015年刑辩届的一次盛会!为了在坐的人对刑辩的坚守,我希望在坐的人都可以对此进行坚守,坚守10年,20年,甚至30年!”
国浩(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寇树才律师,结合昨日最新改判的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对被告人马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改判有期徒刑三年一案,针对泄漏内幕信息罪与利用未公开信息罪进行了比较分析。
吉林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紫光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倪泽仁律师提出,职务犯罪、贪污犯罪越来越少,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想法,建议和隐私。侦查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胆大妄为。检察机关虽然外部表现的比较温柔,但却主要是集中在精神上的痛苦。
博和律师事务所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硕士生导师、上海市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林东品律师也就此议题发表了演讲。提出,专业一定是做好有效辩护的前提和前提。方法是成功辩护的路径。勾兑也是有效辩护,但我们不能采取。
浙江靖霖律师事务所主任、浙江省律协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刑辩学院执行院长徐宗新律师@徐宗新
认为,有效的刑事辩护实际上就是方法和原则的问题。要全程辩、全面无缝、判例辩护专家辩护、团队辩护…
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全国律师协会刑委会副秘书长张青松律师对以上几位嘉宾的演讲做了精彩点评。指出,最普通的诉讼程序,才能最体现律师水平。辩护人与公诉人辩的更累一点,让法官辩的更轻松一点。
议题五
论坛进行第五议题—法律媒体与律师职业权益保护。律新社CEO王凤梅就媒体对李某一、林某浩等案件的反应为例,与大家探讨法律与媒体在新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鸿沟与痛点产生原因,以及如何构建良好的关系,希望法律人树立新闻传播的意识。
《中国律师网》执行主编刘耀堂主编刘耀堂 ,就律师与媒体打交道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罗列与原因阐述。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李春光律师刑事律师的理想是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律师?必然是著名的、有名的、叱咤风云的大律师!这就必须要重视媒体与律师的关系。
澎湃时事中心法制办主任鲍志恒,以从澎湃的法治报道实践看当前的政法舆论关系为题,谈到司改和司改背景下的法治观察,逐渐成为法治报道的主体。当前下的法治公开,压低了记者独立报道的热情。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副院长王月明为2015华政行仕刑事法律论坛致闭幕辞。99%一定好过98%!感谢各位来宾,感谢行仕律所,祝大家一切顺利!